“碳中和領跑者行動”零碳鄉村行: 包頭賽汗塔拉座談會
2023年2月3日,受包頭市賽罕塔拉草原業主單位井卜石社區邀請,由中國發展網雙碳經濟頻道、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中科碳中和ESG數字研究院舉辦2023年“碳中和領跑者行動”第三場活動——“鄉村振興與中國“30、60”雙碳目標”座談會。
與會專家和村民代表針對習近平同志2023年鄉村振興工作會議進行了學習與交流,針對內蒙古自治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鞏固鄉村振興成果,實現“零碳鄉村”,圍繞綠色可持續發展做了開放式深入研討。
井卜石村主任劉杰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內蒙古的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鄉村振興。“內蒙古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全區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而且關系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國發展大局確立的戰略定位,也是內蒙古必須自覺擔負起的重大責任”;鄉村作為最基層組織機構,需要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在高質量發展中推進高水平保護、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實現共同富裕。把綠色鄉村建設好,就是為祖國北疆建設新的萬里綠色長城。
村黨總支負責人董瑞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利用好賽汗塔拉草原關鍵是要掌握“點綠成金”的本領。內蒙古包頭自然資源豐富,不能守著“金飯碗”過“窮日子”。我們將不斷拓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加快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步伐,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林草濕地資源,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大力推進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盡快把生態經濟培育壯大起來,努力把更多自然財富變成經濟財富。
中科中碳新能源技術院院長、中國發展網雙碳經濟頻道特聘專家劉錦文受邀匯報我國“30、60”碳達峰碳中和對于鄉村振興的意義,劉錦文介紹,井卜石最大優勢是環境,最突出的短板是思路,井卜石所擁有的草原、林地和濕地資產所產生碳匯資源是助力包頭市推進“30、60”雙碳目標、愿景的壓艙石,應該統籌、合理、優先開發自然碳匯資源。并在此基礎上形成“零碳鄉村”建設的基本格局。鄉村綠色發展怎樣統籌、合理和優先的進行生態建設是一門系統工程,需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探討出一套針對黃河流域、西北干旱草原區的標準和方法,并以此為專項課題,形成對自治區、主管部委具有參考意義的研究報告。打造西北第一個高質量發展的零碳鄉村,探索一套相關氣候帶、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通用的鄉村振興生態建設方案。
世界綠色設計組織標委會秘書長、中國發展網雙碳經濟頻道特聘專家、中科碳院院長李建發言闡述,當前處于中國雙碳發展道路初期,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我們有雙碳轉型的技術條件、產業條件、經濟條件、治理條件,也有黨的堅強有力領導,這些都是實現中國雙碳目標愿景的基礎條件。中國雙碳經濟發展尤其農村域的雙碳經濟要結合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稟賦特點、產業結構發展現狀合理規劃策劃短、中、長轉型路徑。中科碳院依托國內一線科研院所和專家,針對農村域研發了基于地區經濟資源稟賦農村域雙碳競爭力指標評價體系、502碳公社、碳大腦、理論、標準、平臺、工具,一定程度服務鄉村在綠色發展方面進行體系化建設。
中國發展網雙碳經濟頻道主編、中科碳院金融院長、綠色金融首席商艾華博士介紹了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票、綠色基金、REITS基金、綠色指數、ESG投資、綠色PPP、碳金融、碳衍生、綠色保險、綠色信托等可以服務于農村域的綠色金融工具。強調地區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與農業綠色科技進步以及綠色金融市場的發展息息相關,需要有效的借助金融市場力量為綠色技術應用落地進行助力。
作為受邀嘉賓對與會嘉賓介紹了中國發展網雙碳經濟頻道。中國發展網雙碳經濟頻道著力推進各級政府、央國企、園區、上市公司、企業等主體決策者、產業界及研究者,準確、及時、系統傳遞國家雙碳政策、指導、機制、低碳科技、典型成功案例和經驗信息分享。面向消費者傳播雙碳思想,綠色消費理念,引導社會可持續發展意識形態;打造雙碳經濟領域國家級信息發布、交流和雙碳知識庫的權威宣傳平臺。
聯合各部委、科研院所、央國企、上市公司及優秀綠色技術領軍企業共同構建服務城市(園區)的雙碳技術工具箱,深度研究光伏及風電提質增效材料及技術、新型儲能技術、氫能技術、生物基新材料技術、生物基能源技術、電池回收利用技術、新材料新能源在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的應用及投資價值。為城市的重點行業提供綠色轉型及產業結構升級提供綠色金融及綠色科技解決方案。